服裝系列缺乏「實用價值」?時尚品牌如何藉此創造話題?

近年眾多時尚品牌開始賦予服裝「實用價值」,但是自從千禧年代的時尚風格逐漸俘虜年輕世代,創意總監反而不再追求實穿主義,而是顛覆社會大眾對於「日常」的想像,就像Miu Miu和Diesel先後突破性別框架,帶來極具特色的時尚造型。那麼為何沒有任何實際用途的服裝系列,反而掀起一場「病毒營銷」?年輕世代為何不再追求「實用價值」?
近年眾多時尚品牌開始賦予服裝「實用價值」,但是自從千禧年代的時尚風格逐漸俘虜年輕世代,創意總監反而不再追求實穿主義,而是顛覆社會大眾對於「日常」的想像,就像Miu Miu和Diesel先後突破性別框架,帶來極具特色的時尚造型。那麼為何沒有任何實際用途的服裝系列,反而掀起一場「病毒營銷」?年輕世代為何不再追求「實用價值」?